留坝县国家文物保护单位—张良庙



张良庙位于留侯镇庙台子村茶店子组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张良庙原是祭祀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张良(字子房)的祠庙,因张良曾被封为留侯,故称汉张留侯祠,俗称张良庙,相传张良于此辟谷导引轻身。张良庙历代为道家主持,系道教祖庭周至楼观台道宗派,是陕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。隋唐时期,佛教鼎盛,随亦侵之。其后,由于道佛之争,张良内也随之有僧道盈衰之变化,然而,不论是道昌佛衰或是佛盛道弱,庙内张良之圣像,长期以来都被善男信女所崇敬。张良庙是全国所有留侯祠庙中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庙宇。1956年8月,张良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5月,张良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。食张良庙建筑群规模宏大,占地面积4.21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3469平方米。建筑群包括有牌楼、进履桥、大山门、三清殿院、二山门、大殿院、北花园、草亭、云梯、授书楼、第三洞天、南花园共12个部分。这些建筑又可分为三大部分:一是三清殿,为道家活动场所;二是张良正殿,主要为拜堂,殿堂宏伟;三是南北花园及紫柏峰峦建筑群,中峰授书楼,为紫柏山自然风景区之核心。这三部分建筑群又以张良正殿为中心,南北花园置其两侧,遥遥相对。张良庙整体布局,既有北方宫殿的恢宏,又有南国园林的秀丽,美不胜收。现存楼、殿、亭、阁、厅、廊、室、舍156间,碑刻39通,摩崖石刻51块,匾额50余面,楹联40余副。张良庙是研究秦汉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。牌楼为张良庙门楼,清道光四年(1824)建。牌楼端庄肃穆,高9米,重檐垒墙,券拱飞角,正檐下有五朵重拱,两侧多为单拱相交。楼顶筒瓦重脊,刻有飞龙走兽,正中券门额楣上镌刻砖匾"汉张留侯祠"5个大字。大门两侧是一副对联:"博浪一声震天地,圯桥三进升云霞。"对联的两侧,为砖刻方格镂窗,窗棂上镌有狮子、麒麟等名禽异兽图案,形态乖巧,栩栩如生。两侧扇形窗楣框里,刻七言诗于左右:"除却朝簪别汉家,赤松相伴就烟霞。如今已得全身计,不是他年博浪沙。"牌楼右侧下,矗立石碑一块,上书:"汉张留侯辟谷处。"牌楼对面,有砖柱土墙照壁,上绘巨幅山水画。壁脊上有二龙戏珠图案,间有走兽。照壁顶为筒瓦铺底,脊端饰鸱吻。进履桥横跨紫柏山溪的溪桥廊厅,因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中张良圯桥纳履的故事而命名。桥长8.6米,宽3.65米,两边有栏杆,并设座椅两排。桥廊处山风幽凉,桥下溪水潺鸣。大山门与进履桥颈连接,额有"保安观"三个大字。大山门于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)由首任方丈任永真主持修建,意为护守山门,庇佑平安。大山门浮雕门框,镂空的鸱吻、走兽巧布脊梁。三清殿为大山门内规模宏大、殿堂众多的建筑群,建于清道光四年至道光二十九年间(1824-1849)。三清殿院正中端立一座重檐八角楼,即灵官殿,属道教神祗王灵官之神殿。灵官左手执慧眼,右手执金鞭,是驱魔镇恶、保佑神殿安全的护法神。灵官殿两侧,有六角形钟楼和鼓楼矗立。钟楼居右,内悬有一口巨钟,为清道光九年(1829)铸造。鼓楼居左,内置大鼓。钟鼓齐鸣,响彻云霄。穿过灵官殿与鼓楼间夹道,便是东华殿、十方堂和云水堂。沿灵官殿与钟楼夹道前行,便是药王殿、财神殿、观音殿和娘娘殿。从灵官殿两侧向前,直通三清殿、三官殿和三法殿。三清殿是供奉道教始祖的圣殿,内有上清元始天尊、玉清灵宝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三大天神造像;三官殿内亦奉三官神像天官尧王、地官舜王和水官禹王;三法殿内供奉真武祖师、雷祖大帝和张道陵天师三位尊神。整个三清殿院的建筑宏伟壮观,肃穆端庄,檐牙雕琢,精巧无比,用神话典故绘成壁画,飞龙禽虫缀于梁脊。二山门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(1818),是张良庙大殿的前厅大门,坐西向东,侧对大山门。二山门前有一对安然坐卧的铁狮,狮背上各驮有高约10米的六棱铁桅杆。杆身滚龙抱柱,顶有双凤朝阳图案,柱角均有四个小铃,随风叮当,清幽中听。铁狮在"文化大革命"中被毁,现有石狮、铁桅杆各一对为其后复制。山门两侧有四间殿堂,供奉有菩萨造像。正中为过厅,厅道檐下有黄石公与张良的浮雕坐像,坐像周围相衬奇异绚丽的木雕游龙飞凤图案。山门檐柱挂有楹联,楣匾上书"帝王之师"四字。进二山门便是大殿院,大殿院是汉张留侯祠的中心建筑群。大殿院拜殿居中,正殿镇后,将大殿院一分为二。正殿楣匾题"相国神仙",为江南总督于成龙所书,殿中神台上端,有留侯张良金身塑像一尊,塑像仪容丰腴谦和,聪慧睿智,原有金身"文化大革命"中被毁,现有张良金身为其后重塑;拜殿是诵经、朝拜、焚香、礼祭之地,在南北两侧设有客堂,为来往香客下榻之处,后侧还设有寮房,系道务管理之处。整个大殿院建筑巍峨壮观,气势轩昂,由歌山式、重檐式、硬山式等各种风格迥异的殿堂组成。从大殿院右侧人,即见北花园。北花园居地不大,但小巧玲珑,典雅幽深,四周为亭、厅、廊、阁所围。院中有紫柏、苍松、翠竹、花树掩映成荫,曲径、花坛、假山、石池皆然成趣。花园引人人胜,别有天地。由北花园的回云亭,或南花园的五云楼穿过竹林,即见在山径曲涸处耸立着一座茅草亭。该茅草亭顶盖如笠,丹柱碧栏,雅致清新,名曰"草亭",意为琴亭草舍。云梯由草亭向上攀登,有石梯194阶。云梯两侧用石板镶边,连接厅大,狮阳图大革间浮有石板的柱上雕有莲花、狮子、麒麟图案。进门楼,即为授书楼。重檐歇山两滴水式建筑,八角展翅,凌空欲飞,有阁楼两层,整个授书楼高耸入云。楼基由大理石、汉白玉铺成,四根巨柱贯顶,巍峨挺拔。楼坛用石栏相围,栏上浮雕精美,图案生动奇异。由草亭向左侧进,有第三洞天。洞内有南阳玉方桌和石座,传说是张良辟谷修仙时与赤松子下棋、诵经的地方,又称"留侯洞"。据《留坝厅志》记载,"紫柏山有七十二洞,八十二坦",第三洞天居其三,洞口由石门框成。石门额刻有"第三洞天"。由草亭左侧石阶而下,穿竹林,即至南花园后门,人"园中园"门,即到南花园。园心有湖水一泓,湖中翘立小亭一座,六角盔顶,垂脊飞檐,悬有于右任草书"辟谷亭"匾额。湖畔有参天梭樱树,树旁山石雕有星月彩云。南花园东南方被弧形厢廊室舍所围,西北方有紫竹层楼为屏。厢廊室舍前有碧湖亭阁,后有名泉溪流,此楼名曰"五云楼",意寓紫柏山上之五彩祥云缭绕"五云洞"。楼为重檐两滴水式,分为上、下两层,有穿廊屏栏。南花园中桂花、万年青、古柏、劲松、千草百卉、奇张良庙南花园花异葩四季馨香。古人利用紫柏山的自然风景及山势,建筑庙祠,巧妙地采用了集聚型布局方式。如进履桥、拜石亭、草亭、第三洞天、授书楼和五云楼等建筑物,均依山傍水,依势布局,使殿、亭、楼、阁与水榭花园点面结合,顺次铺开,高低错落,相互陪衬,层次分明,井井有条。又如三清殿、二山门,通过云梯,沿山脊伸向紫柏中峰,并以授书楼为轴线,采用线型布局,使聚集型与线型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,增强了景物自然感。这种建筑布局使自然景观中的山、水、云、洞、树等景和人文景观中的殿、亭、楼、阁、碑刻、摩崖石刻等交融一体,从而展现出汉张留侯祠的独特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