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坝山歌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山歌好唱难开口,

木匠难修转阁楼。

画匠难画天花板,

石匠难打凤凰头。

秀才难写 “鼎鳯飛” ,

心病先生犯了愁。

留坝位处秦岭南麓, 汉中北部, “山蟠紫柏, 水绕乌龙, 控川陕之通衢,为梁洋之门户。 ” 境内山高谷深, 林密箐邃, 河溪肆流, 多条栈道纵横, 素称“蜀之咽喉” , 境属多变, 历史悠久。 “山高水激, 硗确不膄。” 曹操曾数叹之称为 “百里石穴” 。自古以来, “土著民人甚少” , 多为不断迁陟而来躲避战火荒馑的 “川楚流庸” , 各地流民在这山高水陡的深山搭棚居住, 开拓山地而生息, 不同的地域民俗文化, 在这里浸透交融, 但 “惟地隘、 少活土, 鲜盖藏。 ” 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, 养成了山民坚韧不拔、 善良质朴、 乐观多情, 敦厚好客的禀性。

过去的山民宿岩壳、 住草棚、 开山地, 一些流民劳动和生活之中思念远方家乡或亲人了, 或苦累的劳作, 生活的磨折, 渴望自由爱情的冲动,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时, 就有了唱歌的愿望, “歌为心声” , 于是在坡间地头,或山耕、 狩猎、 打渔、 担水砍柴、 推磨打场、 或火塘边饮了一口苞谷酒, 不拘场地, 随性由情, 不分男女老幼, 歌即出喉, 且词随调走, 百物万象, 情由心生, 村言俚语、 状物抒情, 随手拈来。在歌唱中他们飞升于现实之上了、 快乐了、 自由了……受压榨的嘲笑别人、 嘲笑生活、 也嘲笑自己, 将痛苦化为轻松的诙谐: “六月里来热难当, 穷汉家比富汉家忙。日头底下割麦子, 东家躺在凉床上……十月里来冷冻天, 庄稼人儿衣衫单。富汉家人穿棉袄,穷汉家人莫啥穿。大风吹来抖抖战, 咬住牙巴充好汉。” (小阳春) 。 “二月里放羊是春的分, 百草发芽往上升。羊儿不吃平地草, 要吃悬崖朵朵青。……六月的放羊热茫茫, 羊儿吆到高山上。羊儿晒的吁吁叫, 奴家晒的汗长淌。 七月的放羊七月七, 白天放羊夜踏米。 白天放羊三百个, 夜晚踏米七斗七。 ……冬月里放羊冬月冬, 奴家放羊无有功。 人家放羊都有钱, 奴家放羊一场空。 腊月放羊一年满, 家家团圆把年过, 奴家给人守羊圈。 几时跳出鬼门关, 去他妈的三十三。” (放羊调) 。此童养媳自幼无依无靠, 给主婚婆家放羊, 受尽虐待, 不得温饱, 只好以歌声泄愤, 最终不忍痛苦, 终于逃跑。控诉童养媳生活的还有: “人家丈夫大光光, 咱的丈夫碎喳碴。 人家丈夫进出房, 咱的丈夫尿裤裆……黑了睡觉奔不上床, 叫声贤妻吊上床。先抹帽子后脱鞋, 擦一把鼻涕搂在怀……想得想得呕不过, 揭开了被窝两把掌。打得轻了叫亲姐, 打的重了叫亲娘……” ; 还有一些表现劳动场景的歌谣如薅草号子、 锣鼓草、 薅秧歌等是要配了锣鼓家什, 领头人喊号子众人合:“薅草莫薅吊颈草, 一场白雨又活了。薅草要薅米筛花, 十人见到九人夸……” ; 男女间痴爱相恋的那样动人魂魄、 真挚、 热切、 大胆: “贤妹门前一树槐, 手把槐枝望郎来。 娘问女子看啥哩, 我看槐花几时开。 ” “我与妹子隔条河, 过来过去打湿脚。 心想搭个跳蹬石, 又怕别人过莫合。 ” “久不见妹病倒床, 茶不思来饭不香。 听见坡上唱情歌, 翻身下床去放羊。 ” “绣花常把手扎破, 饭烧焦了忘退火。 不思茶饭不合眼, 一心想念情郎哥。 ” “不怕父母嘴骂干, 不怕青㭎棒打弯。情哥看见莫流泪, 见你流泪如刀剜……” ; 留坝是革命老区, 红二十五军、 七十四师、 三五九旅曾由江口途经, 杀恶霸、 闹革命, 江口地区流行了不少红色歌谣: “红军走了啥时来, 人留红心花留苔。人留红心闹革命, 百花留苔四季开。 ” “阳雀飞过冬青树, 哥当红军要上路,临行送个针线包; 衣服烂了自己补, 强如妹跟走一路。 ” “十月上山割钢草,打双草鞋比麻牢。 哥穿草鞋走千里, 踩出光明路一条。 ” 留坝的山歌子多得象秋天满坡无数的板栗子, 限于篇幅, 不再一一列举。

山民须臾离不开山歌。 山歌是魂、 是血液、 是他们阻挡自然风雨、 生活困苦、 精神焦渴、 希望寄托的面具, 在这个面具下, 他们能抒缓一口气, 转过身来面对残酷时能够从容一点。山民就这样一辈辈唱着山歌老去或诞生, 充满了智慧情爱的山歌在山水间余音萦绕, 经久不息……这山歌秦腔陇调、 川音楚韵、 腔调杂揉、 互为融合, 最终成为了具有留坝山地低沉厚重、 嘹亮柔情、 婉啭哀回特点的民歌, 如漫山遍野勃勃绽放的山花、 草叶上晶莹的露珠那样鲜媚可爱、 自然动人!

新时代, 新生活赋予了源远流长的留坝民歌竞彩足球比分:的内含和正能量, 发生了歌颂新生活、 新风尚的嬗变。2012 年, 留坝县组织举办了 “首届民歌大赛” , 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民歌手近百人参加, 紫柏广场赛台上歌手们神彩飞扬, 放开歌喉, 那高亢嘹亮, 质朴悠扬的一首首山歌让观众饱享耳福,如痴如醉, 赛事盛况空前。

(柴秦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