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骄阳下,江口镇梭椤村的百亩油葵迎来丰收季。金灿灿的油葵花田里,沉甸甸的花盘随风摇曳,村民们正忙着挥镰收割。伴随着此起彼伏的“咔嚓”声,一粒粒饱满的油葵籽被送往村中的古法榨油坊,开启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蜕变。 这座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老油坊,在“村集体+文旅公司”的创新运营模式下焕发新生。在这里,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理念完美融合,产出的“梭椤葵香”葵花油以每斤38元的高价仍供不应求。“今年预计可产油3000余斤,将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净收益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张秋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油葵收割后的秸秆经过粉碎还田,为即将轮作的油菜提供了天然肥料,形成了“葵-油-菜”的生态循环产业链。 这条绿色产业链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,更带动了村民增收。从种植管护到采收加工,整个产业链创造了40多个就业岗位,帮助23户村民户均增收2.5万元。而油葵产业的溢出效应远不止于此——依托“一核两段三园多点位”的总体规划,梭椤村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巧妙结合。春天,金色的花海与千年梭椤树相映成趣;夏日,“花海音乐会”吸引游客纷至沓来,带动周边餐饮、特产销售增收3万余元。 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,梭椤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。通过“三园三坊”的产业布局,这个千年古村既守住了传统村落的文脉,又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如今,这百亩油葵不仅绘就了美丽乡村的新图景,更成为践行“千万工程”的生动样本,为秦岭山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(通讯员:江口镇 姜沛成)